ドラゴンスレイヤー (屠龍劍) | Falcom | 1984 | 其實不只有RPG,還有ARPG、策略模擬等等,系列之間唯一的連繫就是和「屠龍」有關。 |
イース (伊蘇) | 1987 | 紅髮冒險者亞特魯的冒險經歷,最初是以強調遊戲平衡度為主。 |
英雄伝説 (英雄傳說) | 1989 | 衍生自《屠龍劍》的系列作,自第三部《白髮魔女》才正式獨立,以群像劇的故事表現手法為最大特徵。 目前台灣由英特衛代理,也是RPG版火力最強大的地圖兵器。 |
ドラゴンクエスト (勇者鬥惡龍) | ENIX*15 | 1986 | 某段時期被稱為日本三大國民RPG之一。 整個系列的插圖造型一直都是鳥山明設計,算是日式RPG中勇者形象的原形*16。 故事採用第一人稱的觀點敘述,故在早期的戰鬥畫面中只看的到怪物卻看不到玩家角色*17。 在3D畫面普及,戰鬥視角不停的變換成為常態後,才能看到玩家角色的樣子*18。 受到神奇寶貝的衝擊後,也推出類似性質的《怪獸仙境》系列來對抗。 |
スターオーシャン (星海遊俠) | 1996 | 因為很多《傳奇》系列出走後再組成的公司參與第1作的開發,所以系統有不少與傳奇系列相似。 只是戰鬥由橫向二次元*19變成平面的二次元*20*21,但星海遊俠系列則是以科幻為主題*22。 |
ヴァルキリープロファイル (女神戰記) | 1999 | 最大的特徵在於融會了時空幻境與一般RPG的戰鬥方式。*23 |
女神転生 (女神轉生) | ATLUS | 1987 | 某段時期被稱為日本三大國民RPG之一。 以現實世界為舞台,內容充滿了對宗教和神話的典故跟反諷,最常玩的梗就是日本毀滅,絕對不是魔力寶貝*24 |
プリンセスクラウン (公主之冕) | 1997 | Vanillaware的前身Puraguru的ARPG代表作。 雖然並沒有正統續作,不過Vanillaware依舊繼續推出類似風格的作品。*25 |
世界樹の迷宮 (世界樹的迷宮) | 2007 | 由於難度偏高,故有自虐樹迷宮之稱。*26 另外第一作當時的第五階層遺都シンジュク*27嚇到了不少玩家。 |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 (最終幻想) | SQUARE*28 | 1987 | 某段時期被稱為日本三大國民RPG之一。 一開始SQUARE面對財務危機而作為「最後一擊」,「Final Fantasy」因此得名。 相對於DQ,故事採取第三人稱觀點*29,故戰鬥畫面可以看到操作角色與敵對怪物*30。 |
Sa·Ga (沙迦) | 1989 | 除部分作品外,不是以等級制而是令角色數值上升為主來強化。 |
聖剣伝説 (聖劍傳說) | 1991 | 一代是最終幻想外傳*31,在任天堂王朝時期除了任天堂本家的薩爾達傳說之外最著名的ARPG*32。 與薩爾達傳說幾乎動作化相比,聖劍傳說的遊戲內容包含更多的RPG要素。*33 少數能在遊戲中可1P或2P操作進行的遊戲。 |
クロノ・トリガー (超時空之鑰) | 1995 | 當時是以SQUARE和ENIX兩大RPG製作公司合作為噱頭,插圖設計也是鳥山明。 |
キングダムハーツ (王國之心) | 2002 | 和迪士尼工作室合作的作品。 |
ファンタシースター (夢幻之星) | SEGA | 1987 | SEGA的當家RPG,但是其命運就如同SEGA主機一樣*34。 最後一款出在SEGA家用機(Dreamcast)上的作品《夢幻之星網路版》為家用機史上第一款真正的網路遊戲。 |
シャイニング・シリーズ (光明與黑暗) | 1991 | シリル好萌。 |
戦場のヴァルキュリア (戰場女武神) | 2008 | 以獨創的BLiTZ戰鬥系統與豐富的支線劇情聞名。 |
天地を喰らう (吞食天地) | CAPCOM | 1989 | 改編自同名漫畫,少數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RPG遊戲。 曾在大型機台推出動作遊戲。 |
ブレス オブ ファイア (龍戰士) | 1993 | CAPCOM的當家RPG,歷代皆以變身與合體為主軸。 少數明星系統用到十分突出的作品*35 |
ロックマンエグゼ (洛克人EXE) | 2001 | 同名動作遊戲的衍生作,世界觀偏向近未來。 衍生作《流星洛克人》更加去除了原先殘留的ACT風格。 |
天外魔境 | HUDSON*36 | 1989 | 第一個以CD-ROM為媒介的和風RPG遊戲。 |
MOTHER (地球冒險) | Nintendo | 1989 | 有別於其他RPG以奇幻為主,是以真實世界為藍本,名字來源於約翰·藍儂的歌。 |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聖火降魔錄) | 1990 | 明確建立SRPG概念的作品,歷代難度都高得嚇人。 |
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神奇寶貝) | 1996 | 國際上最暢銷的跨媒體創作,玩家不用自己上陣而是派怪物來對戰。 |
スーパーマリオRPG (瑪利歐RPG) | 與SQUARE合作製作的遊戲,在當時引起相當大的話題。 日後的《紙片瑪利歐》與《瑪利歐與路易奇RPG》系列也是從此遊戲發展出來的。 |
ランス (蘭斯) | AliceSoft | 1989 | 十八禁RPG,主角是一名走到哪幹到哪的活動外掛兼人類自走砲。 |
鬥神都市 | 1990 | 十八禁RPG,雖然開頭介紹很黑可是其實是純愛作。 |
GALZOOアイランド | 2005 | 十八禁RPG,主角需要一邊探索地城,一邊捕捉魔物娘當作仲魔。 |
ドラゴンナイト (Dragon Knight) | élf | 1989 | 十八禁RPG。 |
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 (超級機器人大戰) | BANPRESTO*37 | 1991 | 現今SRPG的代表作之一,除了跨界作品之外另有原創的《魔裝機神》系列。 |
サモンナイト (召喚夜想曲) | 2000 | 以人設、召喚獸與多重結局為賣點的SRPG。 |
メタルマックス (坦克戰記) | Crea-Tech | 1991 | JRPG裡自由度較高的系列,賣點是人類和戰車雙戰鬥系統 |
エストポリス伝記 (四狂神戰記) | TAITO*38 | 1993 | 融合了傳統RPG的回合戰鬥與AAVG的動作解謎。 被SQUARE ENIX併購之後又推出了名義上為二代重製版的《エストポリス》,不過遊戲性質與劇情都和前作有明顯差異。 |
テイルズ オブ シリーズ (傳奇系列) | namco*39 | 1995 | 以起用知名聲優和有如動作+格鬥遊戲的戰鬥*40而聞名的系列。 原主要製作群在之後跑掉自立開了Tri-ACE搞Star Ocean。 |
幻想水滸傳 | KONAMI | 1995 | 以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的《水滸傳》為藍本的RPG。最大的特征是包括主人公在內的「108星宿」的收集。*41 |
大航海時代系列 | KOEI | 1990 | 扮演艦長建造、率領艦隊,在海上冒險稱霸各個港口 嚴格來講算SLG,但不同的主角仍然有主線劇情,可以歸結為RPG |
龍士傳說 | 1999 | 自由度很高的中世風亂入式RPG遊戲 |
アトリエシリーズ (鍊金術士系列) | GUST | 1997 | 「拯救世界這事我不想再做了!」 聚焦於奇幻世界中鄉民的日常和百合 |
アルトネリコシリーズ Ar Tonelico Series (魔塔大陸系列) | 2006 | 「女主角脫一脫世界便會得救(」(by土屋曉) 厚重的世界觀,氣勢磅礡的造語聖詩,還有衝破CERO牆壁的色色劇情(從一代的延命劑插入、到二代的多人浸浴升級,到三代的男女皆脫)、與媲美韓劇的女人口角(限於二代) |
俺の屍を越えてゆけ (降鬼一族) | Sony | 1999 | 受短命詛咒的家庭,藉由交神之儀不斷繁衍後代以對抗鬼王的故事。 |
.hack | BANDAI*42 | 2002 | 圍繞在網路遊戲《The World》展開的跨媒體計劃。 |
魔界戦記ディスガイア (魔界戰記) | 日本一 | 2003 | 以「史上最兇壓力摳米」為賣點的SRPG。 |
Drag-On Dragoon (誓血龍騎士) | Square Enix | 2003 | 合併之後發行的第一個RPG遊戲,已爽快的天空戰和優質的音樂聞名。毀壞人們三觀的世界觀和故事,讓當時的玩家很震撼。 |
ケイオスリングス (混沌之環)? | 2010 | Square Enix第一部原創手機遊戲,內容多結合了聖經與科幻要素。 |
ブレイブリーデフォルト (BRAVELY DEFAULT) | 2012 | 有諸多FF系影子的復古RPG,因其獨特的「Brave/Default」戰鬥系統,加上活用3DS擦身通信而受注目的作品。
特別是在FF本家令大家失望透頂的這三到四年,這遊戲給了懷念原本FF的玩家一線希望… |
剣と魔法と学園モノ。 (劍與魔法與學園) | ACQUIRE | 2008 | 以傳統RPG「劍與魔法」的世界觀為主,引入學園成分而成的作品。 |
勇者30 | Marvelous AQL | 2009 | 以快速破關為噱頭,其實這還只是作者的同人遊戲續作。 |
Fate/EXTRA | 2010 | Fate系列的衍生作。重點是野球拳 |
超次元ゲイム ネプテューヌ (超次元戰記 戰機少女) | Compile Heart | 2010 | 歷代皆以美少女與各種遊戲公司的捏他為賣點。 |
二ノ国 (第二國度) | LEVEL-5 | 2010 | 與吉卜力工作室合作的作品,也是首次結合實體書本與電子遊戲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