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普拉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鋼普拉/ガンプラ/Gunpla
本條目是一個需要持續更新 |
目錄
- 1 解說
- 2 代表系列
- 2.1 舊套件
- 2.2 First Grade(FG)
- 2.3 High Grade(HG)
- 2.4 Master Grade(MG)
- 2.5 RE/100
- 2.6 High Resolution Model(HiRM)
- 2.7 Perfect Grade(PG)
- 2.8 Real Grade(RG)
- 2.9 BB戰士
- 2.10 其他
- 3 相關人物
- 4 相關
解說[編輯]
- 鋼彈模型的簡稱,原文全文為ガンダムのプラモデル
- 版權為萬代所有,也是萬代模型部門最有名的系列
- 有名的程度即使旗下推出非鋼彈系列的機器人組裝模型也會以鋼普拉另稱
- 版權為萬代所有,也是萬代模型部門最有名的系列
- 最早的產線是1980年的機動戰士鋼彈的1/144不可動套件系列,分色則要等到MSV產線,不過也僅止於雙色分色
- 至於最早導入可動的模型是1/60的鋼彈以及薩克
- 順帶一提,鋼普拉算是最早一批引進不用黏著劑、分色成形與球狀關節的模型類型
- 大多數模型在組裝上都必須採用黏著劑,但購買與使用這些黏著劑對沒有製作經驗的人來講相當麻煩
- 即使當今不少組裝模型都已引進分色組裝,但大多數軍事類模型都還是需要使用黏著劑,讓一些喜歡軍武的玩家退避三舍
- 而後在1988年開始,由於設計與技術改進,不需要使用黏著劑的設計已經能做得出來,之後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鋼普拉在組裝設計上都秉持著以卡榫的方式讓製作者可以輕易裝起來的方向,這種能夠簡單組裝的設計對鋼普拉推廣至低年齡層市場這件事產生不小助力
- 大多數模型在組裝上都必須採用黏著劑,但購買與使用這些黏著劑對沒有製作經驗的人來講相當麻煩
代表系列[編輯]
舊套件[編輯]
- 配合當期鋼彈作品生產,不掛特別另稱的模型系列
- 主要比例為1/144、1/100和1/60三種,除此以外還有1/72、1/250、1/300、1/550、1/1200、1/2400等不常見的比例
- 套件設計較下面的HG簡單和樸素,早期(初鋼-Z鋼)的套件部分需要使用黏著劑接合
初鋼是一整片青白,GP02更是一整盒灰色
- 不過無等級模型在21世紀後的品質有提高不少,鐵血孤兒的1/100系列更是一時之選
讓很多人直呼根本不用出MG,結果還是出了獵魔
First Grade(FG)[編輯]
- 以簡單組裝為賣點的
兒童向1/144系列 - 分件與可動都比上面的舊套件更
簡陋精簡,但因為價格低廉經常成為新手模型師入門練習的對象
- 2011主攻亞洲市場的Entry Grade(EG)與這個系列相當相似,然而品質太低劣導致銷量慘淡,只出了四架機體就斷尾
High Grade(HG)[編輯]
- 1990年起推出的模型系列,以1/144為主,視作品也會推出1/100和1/60大小的套件,目前則統一為1/144
- 首次採用多色成型注模技術
- 本系列的鋼彈為鋼普拉史上首台官方公認絕版的模型套件(2001年絕版,理由是鋼模損壞過於嚴重)
High Grade Universal Century(HGUC)[編輯]
- 1999年起推出的1/144系列,如其名字般以宇宙世紀的鋼彈作品為主,系列的銷售主力
- 套件穩定度原則上在同比例中最佳
- 和MG都是堅固度、可動性以及可玩性都有顧及的系列,不少機體像肯普法、陸戰型鋼彈、海茲爾都是拍攝停格動畫的首選,重製版Z鋼彈更是變形最讓人心安的
- 為了兼顧造型和可玩性,可變形的機體通常採用替換零件的方式變形
- 第一台套件是鋼加農,作爲主角機的鋼彈則因為設計問題一路延到2001才推出第一版套件
- 2009年推出剎帝利起開始改變盒繪設計,不但加上了作品標題,機體名稱也移到主圖下方而非上方
- 同年發售的傑鋼是目前兼用次數最多的套件,除了一般販售的逆夏版本、強襲型及ECOAS型號,還有PB上的其他衍生型號,但MG版卻一直到2018才推出
- 鋼球及洛特因為體型太小,所以一盒裡有兩隻份的零件
- 第100號作品是獨角獸鋼彈毀滅模式,初發表時引發不少話題
- 第200號作品是百式Revive,比舊版貴又取消電鍍改為屎黃水波紋成形色,這真的是200號該有的待遇嗎
- 目前體型最大的套件是2014年推出,高達80公分的MA新吉翁克,但缺乏細節和無法重現劇中的所有武裝也受到玩家們批評
- 單論MS目前體型最大的則是2019年發售的潘妮洛普,算上背後的燃料罐的話則是剎帝利修補型
HG-Ex[編輯]
- 2010年紀念鋼普拉30週年推出的1/144系列,基本上就是宇宙世紀以外的鋼彈作品的HGUC[1]鋼彈模型
- 名稱統一為「HG+該系列作品的紀元年號縮寫」,如G鋼就是HGFC、W鋼則是HGAC等,盒繪上的金線改為銀線
- 唯一特例是時代不明的極限鋼彈,僅有標明HG而沿用產品編號
- 2013年配合GBF首播又以「All Gundam Project」繼續推出主角機,不過近年已有非宇宙世紀的量產機加入產品陣容
- 計劃重點是以共通關節PC-002增加作品機體間的互換性
與及藉兼用減少開發成本,結果HGUC V鋼就因此而悲劇了
- 計劃重點是以共通關節PC-002增加作品機體間的互換性
HGBF/HGBC/HGBD/HGBD:R[編輯]
- 鋼彈Build Fighters系列關連作品的鋼彈模型系列,名稱統一為「HG+作品名簡稱」
- 因為系列動畫的宣傳重點是模型改造,劇外套件大都是在已推出舊模型套件加上新規零件,以重現劇中經角色改造後的機體
因為硬要兼用所以會出現與劇中造型完全不同樣的商品(如變成金剛芭比的沙薩比小姐)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因此一些原本無望出模型、有發表過試作但沒有推出、或早設計好但不知該何時推出的MS也有望先以改造後的造型發售,之後改回原本造型推出
放進PB再騙一次錢 - 但從GBFT開始出現
根本就是新設計徹底魔改造的機體,因此也出了不少原創套件 至於星際製作攻擊鋼彈明明劇中說了內置「RG System」但結果還是先出在這線上就先不管了
- 萬代少數有出MS機娘的系列
,但大多做得慘不忍睹- 潛網者奈美和昌蒲是其中唯二不屬於HG、而是Figure-rise Standard產品線的套件
- 大概也因為知道缺少做出女性柔軟線條的經驗,所以HGBD的莎拉、HGBD:R的小梅都額外做了機娘(機動人偶)型態,反而評價還不錯
- HG Build Custom(HGBC)則是GBF-GBFT時期的武裝或造型配件包,自GBD起轉入HGBD名下
- 除了在劇中由角色自己製作的額外武裝外,也有沒在劇中出現的原創設計
- 部分HGBF或是HGBD套件要搭配配件包才能完整重現動畫中的型態
,說穿了就是DLC
- HG Petit’Gguy(HGPG)是將熊亞凱F套件內的小熊凱獨立出來換色販售的系列
靠小熊凱賺了一堆錢,還把產線整個卡死
其他HG[編輯]
- 掛上HG名號推出模型而非上述系列者,計有如下:
- HG Fighting Action(鋼彈W EW)
- 特色是加入特殊造型的替換零件以重現劇中的招牌動作
- HG G-Saviour(G-Saviour)
- 配合2000年上映的同名真人電影推出
ㄧ樣是黑歷史,僅推出一架G-Saviour
- 配合2000年上映的同名真人電影推出
- HG Mechanics(0083)
- 1/550比例,僅推出三款大型MA:GP03D、諾耶・吉爾、瓦爾・瓦洛
- HG GUNDAM SEED(種鋼)
- 配合SEED的播放推出的系列,SEED Destiny與其他外傳作品也沿用此分類
- SEED Remaster播出後部分機體換上新包裝
但封面圖動作還是一個樣再推出,商品編號有R的前綴- 當中也包括了少量舊HG SEED未有收錄的機體
為了偷懶兼再賣一次,也有將部分零件替換,稍微改進缺點的套件
- HG GUNDAM 00(鋼彈00)
- 自SEED系列後HG的製作技術和設計經驗提升,00系列的模型相比SEED來說有更好的可動和完成度
笨呆無恥換色兼用的開始,你能記得HG 00鋼彈到底推出了多少個版本嗎
- HG GUNDAM AGE(鋼彈AGE)
- 配合該作方針進攻低齡向市場
人類總是要重複過去的錯誤 - 組裝變得更簡易,雖然銷量被動畫拖累但對後來的其他HG產線影響深遠
- 配合該作方針進攻低齡向市場
- HG GUNDAM THUNDERBOLT(雷霆宙域)
- 配合太田垣康男繪製的同名漫畫推出的系列,重現了漫畫裡參考現實機具及航太器具外型重新詮釋過的MS設計
所以要開新模的地方不少,以一部漫畫來說待遇超級好- 大致特徵為:關節防塵套、遍佈四肢的噴嘴、大型背包、燃料罐、連接在背包上的輔助手臂
- 只要能接受造型的話品質其實很不錯
,與GUNDAM THE ORIGIN系列和MSD系列一樣可視為高級版HGUC - 除了外型大改外也為了活用輔助臂的設定而附上了許多武器,也有以劇中使用的BIG GUN為賣點的套件,可以說是另類配件包
- 目前唯一的原創機體僅有阿特拉斯鋼彈和陸戰型鋼彈Type-S
- 推出上述兩個套件後因銷量不佳及動畫化企劃中止等原因,目前系列停擺中
致天國的吉翁水產們
- 配合太田垣康男繪製的同名漫畫推出的系列,重現了漫畫裡參考現實機具及航太器具外型重新詮釋過的MS設計
- HG Reconguista in G(G-Reco)
- 或許是因為MS造型與以往的機體太過迴異之故,系列模型外觀、比例、細節的重現度都不足
- 部分套件的關節設計也稱不上良好,傑斯提瑪的肩關節甚至還是非常古早的卡榫設計
- 也有一說是設計時間與HGBF撞期導致設計過於隨意
- 由形部一平設計的MS不論細節、重現度和可動都被慘烈地閹割
- HG GUNDAM THE ORIGIN(鋼彈The Origin)
高級版HGUC- 同時以Mobile Suit Discovery(MSD)名義推出了很多Origin
OVA化後硬加上去的新版MSV系列的機體,多半是過去不太可能套件化的試驗機型 不過重現MS的開發史和發展機型,也意味著讓笨呆得到了可以名正言順地兼用的大義名分
- HG IRON-BLOODED ORPHANS(HG IBO)、HG IRON-BLOODED ARMS(HG IBA)(鐵血孤兒)
- 特色是全機體都有骨架,同時零件組裝的設計也在保持可動的前提下簡化,所有MS都有共通的卡榫尺寸,零件互換性極高
- 售價便宜、互換性高而且構造簡單易組,初上市時經常能看到玩家利用上述特性的改造作品
- 不過在動畫爆死後銷量也受到影響,尤其主魔鋼彈更是悲慘
- 繼G-Reco後形部又一次無端躺槍的事例
- HG Fighting Action(鋼彈W EW)
非鋼彈系列的HG[編輯]
- HG Aura Battler(HGAB)
- 《聖戰士丹拜因》系列的HG套件,比例為1/72
- HG Pacific Rim
- 配合電影《環太平洋2》上映推出的HG套件(前作的機甲獵人僅有吉普賽危機模型化),無比例
- HG Full Metal Panic!
- 《驚爆危機》系列的HG套件,比例為1/60
- 不過一開始推出的套件都沒有標上HG,直至烈焰魔劍才補回
- 配合第四季動畫「Invisible Victory」的播放推出,大概是為了與同期壽屋推出的模型作區分,套件名稱都標上「Ver.IV」
- 《驚爆危機》系列的HG套件,比例為1/60
- HG Mazinger Z
- 《無敵鐵金剛》系列的HG套件,比例為1/144(最大達1/60)
- 因為系列最初推出的是《劇場版 無敵鐵金剛/Infinity》的魔神Z,系列套件也承襲電影機設風格加入極多刻線及裂甲線條
- 除有在電影裡登場的魔神Z與大魔神外,之後推出的機體均加上「INFINITISM」名義表示設計繼承自電影
- HGサクラ大戦
- 配合《新櫻花大戰》推出的的HG套件,比例為1/20
- 20年1月推出2代的真宮寺和大神兩台專用光武改後開始改推新櫻戰登場的無限,目前預定有神山、天宮、望月三台
特色為手塗地獄的單色華擊團駕駛
Master Grade(MG)[編輯]
- 1995年為記念鋼彈系列15週年,與Hobby Japan合作推出的1/100模型系列
- 有趣的是,GBF系列的機體還會再多加上把劇中的1/144比例的鋼普拉還原成1:1大小後,再縮小到1/100比例的設定
- 有精細的內部骨架設定,早期說明書還有內部構造分解圖可以看
但是後來越做越偷懶 - 跟HG重視如何重現原作的外觀相比,MG經常會放入更多研發團隊的巧思和玩心
- 目前是最受玩家重視的產品線,比PG更容易入手的價格,比HG更多機關和細節;也因為尺寸較大,PG的技術通常會先回流到這個系列使用
- 雖然都歸於MG這個主要品牌,但旗下還是可以大致分成數個版本:
- 無印:大多數機體都先以無印登場,少數機體會先以Ver.Ka系列登場
,但通常後面會出現加了更多武裝配件的其他造型版本 - Ver.Ka:由カトキハジメ全面監修、以重現其畫稿設計為重點的系列
- 盒面統一為白色主色+MS站姿的GFF風格,附有大量特殊水貼及轉印貼紙
- Ver.1.5:替換部分零件或加入部分新規設計,改進舊版本缺點的小改版套件
,想出新產品又想偷懶時就會出現的黑暗兵法 - Ver.2.0:以重現原作造型、體態,動作或機構等為重點重新設計無印已經出過的MS,盡可能把舊版本缺點全數去除
- 第一個套件是
變形之後就不會想變回來的Z鋼彈 - 但是太過重現原作造型也不是很好的行銷手法,初代鋼彈及古夫即使擁有優秀的構造和可動卻都因為造型而銷量不佳
- 第一個套件是
- Ver.3.0:接收RG技術回饋
直接放大,分件非常精細,可動也相當良好
- 無印:大多數機體都先以無印登場,少數機體會先以Ver.Ka系列登場
- 因為比起PG更容易設計,加上比HG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一度是設計和技術進展最多且最快的系列
- 也是最愛用追加武裝配件或是不同武裝型態的方式打臉玩家的系列,尤其是カトキハジメ經手設計的機體
- 2000年12月發售的ν鋼彈是該系列第一個擁有接近全骨架設計的套件
- 包含舊套件、2012年翻新的Ver.Ka與及HGUC版,不是會用上新的技術就是特別有誠意,不難發現研發團隊特別偏心逆夏系列機體…除了傑鋼
- 但自從把設計重心轉為可動、機關跟外觀的細節後,只要不是主要商品,套件的骨架的細節就漸趨簡略,到後來的傑鋼甚至就只是冠上MG頭銜的RE/100而已
- 不過它本來就只有打算出RE而已,也不能就此妄下定論
- 2001年起也開始製作其他宇宙世紀外鋼彈系列的MS,但基本上僅止於鋼彈系主角機
- 同時也開始製作不是以內構為賣點的設計,比如重現G鋼系列MF的可動能力
- 同年宣布發售玩家們以為不可能再推出模型的《鋼彈前哨戰》,也重現了
變形之後就不會想變回來的S鋼彈的變形構造,嚇壞不少玩家
- 第100號作品是出自已故[2]Syd Mead大師之手的逆A鋼彈,初發表時引發不少話題
- 主要話題還是來自於該作品的特殊性,加上初上映時的評價及收視率太低,並且逆A系列的機體外型大部分玩家們也無法輕易接受
- 題外話:因為附上1/100比例的乳牛,島民曾戲稱是買乳牛送鋼彈,甚至直接把盒繪圖改成乳牛
- 第200號作品為Plan303E深境強襲,大量的新規零件兼用無印S鋼彈素體,即使有兼用的成分仍令玩家們十分驚訝
- 原因除了該機體對老玩家們是夢幻機體外,S鋼彈也已經是將近17年前發售的套件,同時1/100的比例很少發表巨大的套件也是主因之一
- 當一些玩家為了用新零件改裝以前買下的EX-S鋼彈而買深境強襲時,萬代便以用上新規零件改良+可換裝回S鋼彈的EX-S鋼彈Ver.1.5狠狠打臉
MGEX[編輯]
- 2020年推出的高檔MG系列,結合新技術更進一步地突顯商品的角色特性
鋼普拉版的Figure-rise LABO - 第一款套件是以LED軟帶實現全身透明零件發光+可改變LED燈色的獨角獸鋼彈Ver.Ka
縮小版PG
RE/100[編輯]
- 2014年推出的1/100模型系列
- 全名為Reborn one hundred,意指以高技術重現過去的1/100模型
- 設計較MG簡化
放大版HGUC,主打粉絲多年敲碗商品化的怨念機與人氣較低的二線MS,性價比也較其他產品為低
- 系列套件有關節過軟的問題,PC零件內側都有棘齒設計卻沒有任何效用,一直到薩克FZ捨棄了PC零件才改善
- 題外話:悍馬悍馬在台灣上市時因為代理商失誤導致第一批出貨的標價僅500元左右,最後代理商認賠,也讓套件賣到缺貨
但真正賣斷市的其實是同期推出的HGUC巴薩姆,人氣之高甚至讓開發陣也被爹卡路洽
High Resolution Model(HiRM)[編輯]
- 精緻度以及可動性
還有噴零件能力更高的1/100半成品系列- 套件構成一律為外裝甲+武器版件配上無須組裝的骨架,與HCM Pro系列相近
- 類似Ver.Ka,造型雖然還是維持原本的輪廓,但是除了第一款套件在細節跟比例都有大幅修改
- 第一款套件為獵魔鋼彈
,但不論造型可動和零件安定性全都不行
- 自第二作的飛翼零式鋼彈(EW)起設計路線走向
打了類固醇的肌肉風格,但獵魔時的掉件問題依舊,加上套件價格高昂致評價慘淡,島上公認的雷坑- 從紅異端開始上述缺點改善了不少,比較能夠對得起價格
不過也只是相對起其他完成品而已
- 從紅異端開始上述缺點改善了不少,比較能夠對得起價格
Perfect Grade(PG)[編輯]
- 1998年配合鋼彈20週年的「Gundam BIGBANG Project」推出的1/60模型系列
- 但其實第一個掛PG名號推出的模型套件是EVA初號機
- 特徵是極端複雜的內部結構,零件數也是霹靂無敵的多,不負「究極」之名
- 然而之後的攻擊自由鋼彈卻被譏為只是MG放大版,加上背翼會因為自重而斷開的災情劣評如潮
- 之後自00鋼彈開始骨架設計被大幅簡化,原本招牌的完整內構可謂名存實亡,加上MG及RG成功吸收其技術讓評價下跌
- 結構的設計會出現新的思考方式,之後回流到MG或更小比例的套件上,因此也可以視為萬代的技術驗證用產線
- 攻擊鋼彈為提升活動能力加入了大量裝甲滑動/連動機構,之後下放到MG線上讓系列模型套件在不失精密度同時可動能力大提升
,萬惡裂甲裂好裂滿之始 - 但也因為實驗性質,經常會有雞肋或缺失的設計
- 比如00鋼彈只做了半套的棘輪關節設計,手肘和膝部都作了棘輪以強化承重,但最需要的肩、髖部和腳踝關節卻沒有,導致大型武器仍然拿不起來
- 不過獨角獸鋼彈的完全變形和能天使鋼彈的LED變色技術成功救回了系列名聲
- 攻擊鋼彈為提升活動能力加入了大量裝甲滑動/連動機構,之後下放到MG線上讓系列模型套件在不失精密度同時可動能力大提升
Real Grade(RG)[編輯]
- 2010年為記念鋼彈系列30週年推出的1/144精密模型系列,在HG級比例上投入MG級的技術
- 骨架採用了基於V鋼1/144舊套件系列的內骨架發展出的Advanced MS Joint,利用不同融點的塑膠材質直接在框架上製作出一體成形但仍能關節可動的內骨架,雖因強度需要較MG簡略但勝在組裝簡易
- 由於新安洲的穩定性問題,後期機種陸續降低Advanced MS Joint使用量,目前只是為了防盜版而使用
- 除此以外外型上也參考台場1/1鋼彈加入相近色色塊觀念,配合原本就有的大量貼紙讓外觀情報量大增
- 雖然有著宣傳跟炫耀技術的意圖,但品質、可動和每次發表的套件均有話題性,評價也屬上乘
- 骨架採用了基於V鋼1/144舊套件系列的內骨架發展出的Advanced MS Joint,利用不同融點的塑膠材質直接在框架上製作出一體成形但仍能關節可動的內骨架,雖因強度需要較MG簡略但勝在組裝簡易
- 但因為實在太精密,早期套件容易有零件鬆脫的問題,甚至有像Z鋼彈般變個形就會白化甚至扳壞的極端例子
- RX-78-2初鋼與夏亞專用薩克2的部分零件相當鬆散,換姿勢時得注意有否掉件,武器更因為固定方式只靠以手柄凸出的部分插入可動手掌的洞,無法完全固定在手上相當容易掉落
地板小精靈的最愛,只要掉下去就可以當作那零件沒了還好後面笨呆學乖了,後續推出的其他系列機體時改良成以卡榫+手掌零件夾組武器的雙重固定構造
考慮到戰場上槍林彈雨機體損毀可謂家常便飯,所以RG也乾脆把這部分給「擬真(Real)」了,真不愧是笨呆
- RX-78-2初鋼與夏亞專用薩克2的部分零件相當鬆散,換姿勢時得注意有否掉件,武器更因為固定方式只靠以手柄凸出的部分插入可動手掌的洞,無法完全固定在手上相當容易掉落
- 另外不免俗地為了擺爛兼用,部分MS設計會與原設計不同甚至造型缺失
鋼彈臉上的ㄟ字排氣口一直堅持要鑲空成形結果往往成了不合比例的一個大洞,直到金異端天才終於學乖不開洞
BB戰士[編輯]
- 1988起推出的Q版比例系列模型,因為前期機體可以發射BB彈而得名
- 最早都是修改既有機型推出套件,但之後開始有了
題材永遠都是那幾個的自創故事線 - 由於零件數量少,被不少新手視為入門首選,但因為分件不足需要大量補色在塗裝層面上反而不適合新手
SD Cross Silhoutte(SDCS)[編輯]
其他[編輯]
Limited Model(LM)[編輯]
- 完全無視收益和市場需要生產的模型系列,內容涵括多個作品所以比例不一,但鋼彈系列則一概為1/144
- 選擇的機體都是當時不見得能大賣的冷門MS,如W的里歐和X的德特列斯都是在此系列上初次模型化
- 與下面的EX Model走相反路線,可動與分件都與FG差不多,分色更是根本沒有
EX Model[編輯]
- 主要以鋼彈作品中登場的船艦類(非1/144)或者其他載具(1/144)如戰車或者戰機等為主
- 已有一段時間沒有繼續出新作品
U.C.Hard Graph[編輯]
- 2006年搭配《MS IGLOO重力戰線》上映推出的系列
- 比例為軍事模型大宗的1/35,以士兵及載具為主,也曾推出過薩克的頭、陸鋼的手臂和初鋼的核心戰機
- 目前已經停擺
Speed Grade(SG)[編輯]
- 2007年推出,比例為1/200,分件類似FG但有預塗裝的組合模型
根本是盒玩冠上Grade- SG初鋼在潛網大戰Re:Rise中為核心鋼彈的前身
Mega Size Model[編輯]
- 2010年為記念鋼彈系列30週年推出的1/48大比例模型系列
超大的HG - 考量到初學者大大降低了組裝難度
Advanced Grade(AG)[編輯]
- 鋼彈AGE播放時推出的FG級模型系列,內附晶片(一塊)以搭配機台遊戲「ゲイジングバトルベース」遊玩
- 隨著該作慘敗停擺
Hyper Hybrid Model(HY2M)[編輯]
- 大尺寸鋼彈模型系列,比例由1/60起跳,最大可達1/12
- 早期MG模型套件使用的發光LED單元也是掛此系列名下(HY2M-MG)
Figure-rise[編輯]
- 以角色人形為主
MG Figure-rise[編輯]
Figure-rise Bust[編輯]
- 角色胸像組裝模型,特色是臉和眼睛以多色成型注模技術壓成一片,無需塗裝或貼貼紙
- 除鋼彈系列外也曾推出Lovelive Sunshine、マクロスΔ與初音未來[3]等作品的角色
所以那個像是從土管裡擠出來的昭弘要正式商品化嗎
Figure-rise LABO[編輯]
- 把Figure-rise Bust擴大至全身像,簡單說就是以組裝模型方式製作
景品水準的Figure
- 如其名字「LABO」一般,每一作都是實驗成形技術的可能性,可謂是把萬代自家的多色成型注模黑科技推到極限
也因此模型價格、良率和出貨量都十分感人
Figure-rise Standard[編輯]
- 繼承MG Figure-rise推出的角色人形模型系列,尺寸縮小至HG套件程度
- 同樣也是以鋼彈系列以外的作品為主,但GBD的菖蒲和奈美(潛網者形象)也是掛此系列名下
- 第一款套件是《Active Raid-機動強襲室第八係-》的Strike Interceptor,之後
以平成騎士20周年名義把舊模縮小重出的假面騎士、七龍珠、數碼寶貝、ULTRAMAN以至刀劍神域均有收錄
- 雖然是以人物為主的系列,但截至目前為止評價最高的卻都是機械造型或裝甲的角色
- 七龍珠系列因為人氣居高不下而出了最多套件,尤其是
最好兼用的悟空,各個版本根本出好出滿 - ULTRAMAN系列引入了LED技術,但是為了放入LED模組而嚴重影響軀幹可動,於是之後又
想偷懶又想賺兩次錢而出了沒有LED模組的版本 - 假面騎士系列與MG Figure-rise時同樣,只有
也是最好兼用的W有推出其他型態的套件,之後果然把改色改腰帶便成的Joker和Genm扔上PB - 刀劍神域第一款的亞絲娜因為實際成品與初展示灰模的差異太大,線條硬直、結構省略太多評價十分慘烈
- 最初展示的灰模明明做得不錯,而且有Figure-rise Bust的經驗,為何會如此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說到底還是想打入低年齡層、降低組裝難度順便減少成本
- 最初展示的灰模明明做得不錯,而且有Figure-rise Bust的經驗,為何會如此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七龍珠系列因為人氣居高不下而出了最多套件,尤其是
HAROPLA[編輯]
- 以阿姆羅的自律型AI寵物機器球「哈囉」為核心的
低價模型系列 - 2020年出了Hello Kitty聯名款
是在哈囉
相關人物[編輯]
- 川口克己
- 外號川口名人,代表作品為1982年推出的「HOW TO BUILD GUNPLA」
- 該書為HOBBY JAPAN雜誌的贈刊,內容皆為配合MSV企劃,以軍事模型技巧製作的場景模型,自此帶動了鋼彈模型的製作熱潮。
- 近藤和久
- 鋼彈系列作品漫畫家,曾經和製作GK套件的B-CLUB合作,製作許多宇宙世紀的魔改機。
- 機體多半有著相當誇張的比例(特別是肥大的裙甲和過小的手掌),還有加上很多自認的戰地改造。
- 小林誠
- 樓上的好友,同樣擔任過Z鋼彈的原設。
- 1999年在電擊HOBBY上連載重新詮釋宇宙世紀的專欄「索羅門快報」,卻因為加了很多個人見解的設定毀譽參半。
簡單來說就是早了十年的雷霆宙域
- NAOKI
- 電擊HOBBY的旗下模型師之一,同時也是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機體的原型師
- 設計的風格十分好認,小腳掌、高跟、缺乏圓潤的線條、聳立的肩甲和腹部的奇妙檔板
- 中村圭
- AOZ計畫御用模型師一號,透過自製重現了很多劇中出現的大型機體。
- 2012不幸因病離世。
- 空山龍司
- AOZ計畫御用模型師二號。
- 林子喬
- 台灣模型師,工作室「密斯特喬」創辦者。
- 三屆GBWC台灣冠軍,2014還贏得了全球季軍。
- 2015後專心在模型教室的工作。
- 森下直親
- 目前大部分鋼普拉盒繪的繪師,鋼彈系列關連的TCG卡面也大多由他繪製
- 黃興良
- 在Youtube上活躍的停格動畫製作者,代表作品為2009的「鋼彈之笑傲江湖」,不過內容和作為命名來由的小說沒有關連。
- 目前不再使用鋼普拉作為素材。
- PREMIUM BANDAI
這不是人物- 萬
惡的萬代線上商店,成立於2012年,不少鋼彈模型套件都只能在PB上購買或預訂- 但放PB限定的MS取向往往莫名其妙,大都是已推出套件的換色兼用或小改版,價格卻總比一般商品貴一截,讓不少玩家都怨聲載道
- 主要是新規零件的開模成本和未使用的部分原套件零件的原料成本也包含在內
就是買一個改版需要連原版也一併買下 - 甚至是理當不用擔心銷量的熱門機體也會放到PB,例如MG報喪女妖命運女神型、MG鋼彈W後期機等
- 近年連破滅魔劍、鋼彈6號機、TR-6這類全新開模的機體或熱門武器都變成限定產品了
- 更甚者有MG的F90及RE/100夏柯,套件從包裝、說明書和實際品質都是一般販賣規格,但卻上了PB
- 懷疑是萬代出於作品知名度不足的擔憂才在套件開發尾段臨時改卦
- 主要是新規零件的開模成本和未使用的部分原套件零件的原料成本也包含在內
- 另外在日PB上上架的套件不一定會在台港PB上架,結果海外玩家還是買不到
然而當出現PB限定的怨念機或人氣商品時大家還是會把網站灌爆的- 不過因為沒有做好購買數量限制,所以熱門商品經常一上架就被掃光,然後被放在各大拍賣網站抬價販售
- 但放PB限定的MS取向往往莫名其妙,大都是已推出套件的換色兼用或小改版,價格卻總比一般商品貴一截,讓不少玩家都怨聲載道
據講有不少島民都會把PB與TAMASHI NATIONS的線上商店(俗稱魂商店)搞混
- 萬
相關[編輯]
留言用[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