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
---|
更新日期:2022/02/06 |
因應近日KomicaWiki遭惡意使用者嚴重攻擊,為了減少傷害故啟用封鎖政策。對影響到其他使用者深感抱歉。當前僅許可「已註冊用戶」編輯,並暫停新用戶註冊的申請。將於近日公告新的申請方式,如有不便,敬請見諒。 |
古生代知名物種列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古生代知名動物列表
由於古生代跨度過長且物種繁多,故開此子條目盤點那些滅絕的知名物種 |
本條目是個科普、且古生代生物是研究不完的史詩大坑。歡迎各位博學島民隨時補充並且糾正錯誤。 |
因地殼板塊運動,生物活躍時期的地區大多數已不在現今的地球上,故以化石發現地替代之[1]。 |
比古生代更早期的隱生宙時期物種也一併在此條目中簡介。 |
目錄
節肢動物門[編輯]
恐蝦綱[編輯]
- 由於起源古老且缺乏甲殼另開葉足動物門將其歸類,直到2020年又隨著更完整的帶殼化石及親緣物種化石出土又歸回節肢動物門。
三葉蟲形類[編輯]
- 古生代海洋最具指標性的節肢動物,以上中下跟左中右都能分成三份的身體構造而聞名,還可能是第一批具有複雜複眼的節肢動物。
- 自寒武紀起發展到奧陶紀進入全盛時期,卻在奧陶紀末大滅絕中受到重創,自此開始逐漸步入衰退,進入二疊紀時甚至可能僅紹寥寥幾屬硬撐,最終也撐不過顯生宙最大規模的滅絕審判,與整個古生代生物群一同就此謝幕。
- 不過雖然其外殼與脫殼都非常容易形成化石,但軟組織的保存卻極為稀少,其口器構造和具體產卵方式等迄今仍然是個謎。
螯肢動物亞門[編輯]
- 起源於寒武紀,特徵是沒有觸角,取而代之的是螯肢,是最早作出附肢特化的動物類群:將前半部的附肢改造成步行用與捕獵用,後半則改為專職呼吸的書鰓。
- 肢口綱板足鱟在奧陶紀能與大型頭足綱爭霸,志留紀進入全盛時期,但最後被有頷魚類趕盡殺絕,殘存的淡水種也在二疊紀紛紛凋零,徒留劍尾亞目的鱟訴說著逝去的榮光。
- 然而蛛形綱中的蜘蛛成功靠毒牙與蛛絲中興了螯肢動物[2],不只反殺昆蟲,還能帶給脊椎動物死亡的恐懼,可謂最傳奇的演化路途。
昆蟲綱[編輯]
- 別問牠們怎麼飛起來的,我們有6500萬年的時間都找不到昆蟲的一切痕跡,當昆蟲出現後不只會飛還會變態,並且與植物偕同演化,最終構建成了今日陸地生態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恐蟄:我要寫個慘字。
其他節肢動物[編輯]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Cambropachycope | 寒武厚槳蝦 | 寒武厚槳蝦科 | 格陵蘭 | 寒武紀排碧期 | ![]() | ||
Arthropleura | 節胸蜈蚣 | 多足亞門、倍足綱、節肋目、節胸科 | 北美、蘇格蘭 | 石炭紀 | |||
Amynilyspes | 多足亞門、倍足綱 | 北美、歐洲 | 石炭紀後期 |
脊索動物門[編輯]
脊椎動物亞門[編輯]
- 很長一段時間只是其他動物的食物,後來在晚志留紀不知怎地長出了下巴開始微笑、衝出淺海、屠戮舊世界、用一千萬年永遠改變了地球的生態系。
- 儘管在法門劫遭受重創,甚至差點登陸失敗,但最後脊椎動物還是成功強襲揚陸,將整個世界都納入口中。在未來,更會緊追著昆蟲的腳步,三(四)度飛天。
魚類(肉鰭魚以外)[編輯]
四足形類(肉鰭魚類、兩棲類)[編輯]
羊膜動物[編輯]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Hylonomus | 林蜥 | 真爬行動物、盧默龍類、大鼻龍目、原古蜥科 | 長約20公分、外形接近現代蜥蜴。 | 石炭紀晚期 | 普遍認為是所有蜥形綱的祖先。 | ![]() | |
Coelurosauravus | 空尾蜥 | 真爬行動物、雙孔亞綱、韋格替蜥科 | 身體兩側有用於滑翔的條狀翅膀、口鼻部尖、頭後方有寬廣的鋸齒狀邊緣。 | 德國和馬達加斯加 | 二疊紀 | 和現代飛蜥的翅膀為拉長的肋骨不同,空尾蜥的翅膀是皮膚特化出來的衍生物。 假如空尾蜥僥倖存活到二疊紀末大滅絕,或許有進化成神話中雙翼四足龍的潛力,但前提是能面對翼龍等飛行動物的競爭以及撐得住白堊紀末的隕石浩劫。 |
![]() |
Mesosaurus | 中龍 | 副爬行動物、中龍目、中龍科 | 南美和南非 | 二疊紀早期 | ![]() | ||
Pareiasaurus | 鋸齒龍 | 副爬行動物、前棱蜥形目、鋸齒龍科 | 二疊紀晚期 | ||||
Edaphosaurus | 基龍 | 合弓綱、盤龍目、基龍科 | 形似蜥蜴、背上有功用尚不明確的背帆。 | 北美和歐洲 | 石炭紀晚期-二疊紀早期 | 植食性或雜食性。因長得像蜥蜴所以早期不少作品會把這貨與樓下的都當作恐龍,但請記住牠們屬於和我們哺乳類關係更近的合弓綱成員。 | ![]() |
Sphenacodontidae | 楔齒龍科 | 合弓綱、盤龍目、楔齒龍超科 | 最早演化出分化齒的動物類群,著名成員為異齒龍乃二疊紀的頂級掠食者之一。 楔齒龍超科的其中一支在奧爾森滅絕中倖存,繼續演化為獸孔目與未來的哺乳類。 |
![]() | |||
Cotylorhynchus | 杯鼻龍 | 合弓綱、盤龍目、卡色龍亞目、卡色龍科 | 北美南部 | 二疊紀早期 | ![]() | ||
Gorgonopsidae | 麗齒獸科 | 合弓綱、獸孔目、麗齒獸亞目 | 二疊紀晚期 | ![]() | |||
Estemmenosuchus | 冠鱷獸 | 合弓綱、獸孔目、冠鱷獸科 | 俄羅斯彼爾姆州 | 二疊紀中期 | ![]() | ||
Diictodon | 雙齒獸 | 合弓綱、獸孔目、異齒亞目、雙齒獸科 | 非洲和亞洲 | 二疊紀晚期 | ![]() |
其他[編輯]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Pikaia | 皮卡蟲 | 頭索動物亞門、頭索綱、皮卡蟲科 | 加拿大 | 寒武紀 | ![]() | ||
Vetulicola | 古蟲 | 古蟲動物亞門、古蟲綱、古蟲目、古蟲科 | 中國雲南東部 | 寒武紀早期 | ![]() |
軟體動物門[編輯]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Kimberella | 金伯拉蟲 | 微瓦霞蟲科 | 埃迪卡拉紀 | ![]() | |||
Helcionelloida | 太陽女神螺 | 太陽女神螺綱 | 外觀形似蝸牛不過螺殼呈螺旋的錐形,並非腹足綱成員。 | 寒武紀 | 考據上頭足綱可能源自於此物種。 | ![]() | |
Wiwaxia | 微瓦霞蟲 | 微瓦霞蟲科 | 身上覆蓋著一層鱗甲和硬刺用於防禦。鞏膜在生長過程中會定期脫落更換。 | 寒武紀 | ![]() | ||
Cameroceras | 房角石 | 頭足綱、鸚鵡螺亞綱、內角石目、內角石科 | 外觀狀似巨大魷魚,不過身體皆包覆在椎狀的巨大殼中。 | 奧陶紀 | 可能是最巨大的有殼物種,也可能是最巨大的無脊椎動物。 早期預估可能長達10公尺以上,隨著研究不斷下修後目前推測大約是6~10公尺左右。 一般被認為是鸚鵡螺的始祖,曾經位居食物鏈頂端[3],直到奧陶紀末的滅絕事件中滅絕了各種大型角石。 |
![]() | |
Shikamaia | 鹿間貝 | 雙殼綱 | 尺寸可達1公尺以上 | 日本 | 二疊紀 | ![]() |
有爪動物門[編輯]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Hallucigenia | 怪誕蟲 | 異蟲綱、堅有爪目、怪誕蟲科 | 加拿大伯吉斯頁岩、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地 | 寒武紀 | 因為進擊的巨人聲名大噪,至今仍有許多謎團,連頭尾位置都是近年才找出。 | ![]() | |
Onychodictyon | 爪網蟲 | 異蟲綱、等有爪目、爪網蟲科 | 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地 | 寒武紀 | ![]() | ||
Ovatiovermis | 歡呼蟲 | 異蟲綱、始有爪目、囉哩山蟲科 | 伯吉斯頁岩 | 寒武紀 | ![]() |
棘皮動物門[編輯]
其他[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
回應[編輯]
{{pcomment|page=討論:古生代知名物種列表|number=|section=}}